2025年7月7日,特朗普政府向14个国家发出措辞戏剧化的"恐吓信",涉及日本、韩国、南非等经济体。
信件模板开篇即以"美国宽容大度"自诩,声称尽管存在显著贸易逆差,仍愿与各国合作。
这一自我标榜的受害者姿态,与其宣布的高额关税形成黑色幽默。
日本被要求自8月1日起承担25%输美关税,韩国等国税率则高达40%。
特别条款规定:若试图通过第三国转口规避关税,将被追加更高税收;若提高对美关税,美国将实行双倍报复。
这种"只许我打人,不许你防身"的行径,将商业谈判变成了单方面威压。
14国名单暗藏玄机:东南亚国家柬埔寨、泰国、老挝与缅甸,均为"一带一路"重要伙伴;南非系金砖成员国;哈萨克斯坦刚完成中俄天然气项目。
特朗普选择与中国经贸关系密切的国家下手,明显意图切断中国产业链协作通道。
附加条款特意堵截"借道加工"的出口路径,暴露其遏制中国外贸的核心动机。
韩国态度出人意料:韩联社称关税延迟20天属"暂缓",表示将积极谈判争取转机。
这种感激姿态,反映出美国对"盟友"区别化敲打的策略。
即便日韩等传统伙伴被置于首批加税名单,其真正目标是编织对华包围网——既削弱中国经济外循环能力,又迫使各国在中美间选边站队。
面对此番地缘经济博弈,中国驻美商务代表凌晨发文重申:"反对牺牲中方利益"。
这八个字包含三重深意:既警告特朗普政府不得以第三国利益交换对华施压筹码,也提醒各国警惕"饮鸩止渴"式妥协,更昭示中国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的决心。
观察人士指出,特朗普此次关税威胁看似凶猛,实则暴露其战略软肋——以短期讹诈取代长期合作,忽视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深度绑定的经济现实。
印尼镍矿加工、马来西亚半导体制造、柬埔寨成衣产业链,早已与"世界工厂"形成血肉联系。
美式单边主义强割全球产业链,终究难逃"搬石砸脚"的宿命。消息来源:
消息来源:
#AIGC热点大赛#
配资在线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